MCPLive > 杂志文章 > 英特尔Huron River移动平台首发测试

英特尔Huron River移动平台首发测试

2011-02-21《微型计算机》评测室《微型计算机》2011年2月上

Huron River平台技术亮点解析

按照惯例,代号为Huron River的英特尔新一代移动平台主要由几个部分组成:代号为Sandy Bridge的处理器,代号为Congar Point的芯片组,以及Rainbow Peak、Taylor Peak和Kilmer Peak三款无线网络模组。

测试样机产品资料

 处理器  Core i7 2820QM  Core i5 2520M
 内存  4GB DDR3 1600  2GB DDR3 1333
 硬盘  160GB SSD  500GB(5400r/min)
 光驱  BD-ROM  DVD-SuperMulti
 图形处理器  HD Graphics 3000  GeForce GT 520M
 显示器  17英寸(1600×900)  14英寸(1366×768)
 主机重量  3.215kg  2.174kg
 旅行重量  3.715kg  2.636kg
 电池规格  14.8V/4800mAh  11.1V/5100mAh

GPU与CPU的完美融合

代号为Sandy Bridge的处理器无疑是名气大的。这款处理器是继英特尔Westmere之后的第二代整合GPU的处理器,它将GPU完全融合到了处理器设计中,在外观上回归到传统的单晶片模式。英特尔也把这种创新性的结构命名为“核芯”显卡,与之相比,Westmere将GPU和CPU分开设计的双晶片模式只是历史长河中的昙花一现。

由于完全融合到一起,它的晶体管数量达到了9.95亿个。无论是CPU部分还是GPU部分均采用了32nm工艺制造,这比前一代GPU核心采用45nm工艺有所进步。即便如此,Sandy Bridge的核心面积依然达到了214mm2。从英特尔公布的官方照片来看,硕大的核心晶片极为醒目地位于基板表面。在半导体行业中,核心晶片面积越大,产品的良率越难提升,任何微小的瑕疵都将导致处理器报废。这也就不难理解在上一代产品中,英特尔为何未将GPU和CPU融合在一起了。毕竟,在新工艺刚开始应用时,良率本身就处于一个调整阶段,再贸然加入更多功能导致核心面积大幅增加,质量问题恐怕将会是一个巨大的噩梦。

合二为一,说起来简单做起来难。为了提高运行效率,英特尔在Westmere架构的基础上进行了大幅的改进,以使CPU和核芯显卡能够更加和谐地运行。为此,英特尔在Sandy Bridge中引入了环形总线结构,将CPU核心、核芯显卡及其他功能模块分列于三级缓存周围,每个功能模块均通过环线总线与共享的三级缓存相连。从而大大降低了访问缓存的延迟,提升了数据吞吐带宽。另外一个优点则是核芯显卡也借此实现了对三级缓存的直接访问,而不必事无巨细均绕道访问速度慢得多的内存,显然也有助于性能的提升。


英特尔新一代Huron River移动平台架构图

说了这么久的核芯显卡,它的正式命名为Intel HD Graphics 3000。它的架构与Westmere所采用的Intel HD Graphics相同,同样支持DirectX 10,并包含了12个统一架构的EU执行单元。不过,它拥有更大的寄存器文件,并通过第二代并行分支提升了执行并行任务与复杂着色指令的能力,其单位时间指令吞吐量比上一代产品提升了一倍。

这是英特尔的一小步,却是行业的一大步……

分享到:

用户评论

共有评论(2)

用户名:

密码: